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Q1
ADI
林一平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工系終身講座教授暨華邦電子講座
現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工系終身講座教授暨華邦電子講座,曾任科技部次長,為ACM Fellow、IEEE Fellow、AAAS Fellow及IET Fellow。研究興趣為物聯網、行動計算及系統模擬,發展出一套物聯網系統IoTtalk,廣泛應用於智慧農業、智慧教育、智慧校園等領域/場域。興趣多元,喜好藝術、繪畫、寫作,遨遊於科技與人文間自得其樂,著有<閃文集>、<大橋驟雨>。
台灣公共電話的發展
早期的台灣,電話是奢侈品,並不普及,一般民眾要開洋葷過癮,就得找公用電話。當時台灣電信技術不成熟,不足以提供計時收費的服務,只好引進美製投幣式話機與試辦「良心電話」,卻皆失敗。所謂良心電話,是打完公用電話後,自動自發的將錢幣投入錢筒,無人監督。要靠客戶良心來做生意,顯然有困難。直到1950年代,自行研發的投幣式公用電話機有了突破性的發展,大紅色的公用電話亭,雨後春筍般的矗立街頭。台灣的大紅色電話亭和英國的版本還十分相似呢。
2020/3/30
第七代行動通訊(7G)與太陽系的衛星們
我們談第六代行動通訊(6G),都指向低軌道衛星的技術。2019年6月25日我特地到美國甘迺迪太空中心,目睹SpaceX以獵鷹重型運載火箭(Falcon Heavy)進行發射25顆衛星的過程。此次發射成功,火箭兩側副助推器成功著陸,順利回收。我親身感受到,發展第六代行動通訊,美國的實力可觀。
2020/3/20
漢明距離與我的偶像
我有一陣子研究電信編碼,最常用的是ASCII碼。後來著迷於喧騰多年的「英國麥田圈圖案」(Crop circle) 。麥田圈號稱是外星人的密碼,解密後會變成ASCII碼。但精研麥田圈後,發現和ASCII碼無關,頗為失望。ASCII涵蓋了一些控制碼(Control Code)。例如end of address (EOA), end of message (EOM), end of transmission (EOT)等等。這些控制碼的「漢明距離」(Hamming Distance)會盡量遠離,以免混淆誤認。
2020/3/13
圍堵新冠病毒 先從長途電話說起
最近因新冠肺炎(COVID-19)快速擴散,大家都儘量避免近距離接觸。而要保持有距離的溝通順暢,我們就要感謝一百年前發展成熟的長途電話技術,讓相隔異地的人們能溝通無距離。該技術的演進,成為今日手機視訊App,可讓您和遠在天邊的友人通訊,也避免群聚,成為圍堵新型冠狀病毒的利器。然而這技術演進到今日,也歷經多次陣痛期。
2020/3/6
刀片、膠卷與PDF
「剃刀與刀片」(Razor and Blades)經營策略出現於20世紀初期,以「搭售」(Tied Products)方式將某一基本商品(例如剃刀)低價販售,以便大量販售另一種相關消耗性商品 (刀片)。這個模式還有一個很有趣的變形:Adobe公司的PDF閱讀器Adobe Reader在網路上免費讓人下載,但是對其文本編輯器Adobe Acrobat的定價卻高達幾百美金。
2020/2/24
電話的東方問候語
近日因為2019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尤其在亞洲的擴散,大家人心惶惶,人與人的距離,越來越遠。這讓我想到,電話的問候,讓人們的距離縮短。
2020/2/14
積體電路的故事
電晶體的發明最初目的是想大幅改善電話網路的效能,而其對電腦技術的影響更是驚人。
2020/2/7
藍開斯特晚宴:並紀念辜成允學長
林一平/椽經閣
2020/1/22
電晶體的情與仇
2019年12月一則新聞報導,台積電5奈米製程測試良率超過8成,電晶體密度較7奈米提升84%,是相當令人振奮的高科技成果,這讓我回想起1990年我在貝爾通訊研究公司(Bellcore)看到第一個電晶體(transistor)的歷史照片。電晶體是電話公司為了改善電話網路而發明的,當年大概沒有人想到,這個發明改變了整個電腦及電信技術。早期的電話網路採用真空管(Vacuum Tube)來放大語音訊號,如此才能在電話網路進行長途傳輸,然而真空管耗電、生熱,且容易燒壞。因此貝爾實驗室於1945年開始研究替代方案,以半導體元件來取代真空管放大器。當中最重要的三位科學家是蕭克力(William Shockley) 、布萊頓(Walter Brattain) ,及巴丁(John Bardeen)。
2020/1/17
新北市中心閒置戶外教室 搖身一變成AI智慧農場
走進板橋中華電信學院,步行繞到主建築綜合大樓後面,映入眼簾卻別有另一番天地。一袋又一袋的袋裝土壤整齊排列、綠油油的薑黃葉片閃閃發亮向上生長,呈現都市難得一見的田園景色。但圓弧狀的高架燈管、感測器、捕蟲罐等設施景觀,似乎又和印象中傳統耕種方式有點不同,多了點尖端科技感。
20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