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尺寸&人性化 顯示器的觸控商機 智慧應用 影音
Event
DFORUM

大尺寸&人性化 顯示器的觸控商機

  • DIGITIMES企劃

優派 (ViewSonic) 全球行銷處經理賴彥中
優派 (ViewSonic) 全球行銷處經理賴彥中

自智慧型手機一問世,其人性化的觸控操作,以及豐富功能,改變人類使用手機的習慣。由於手機螢幕的尺寸有限,顯示資訊也受限,使得後來稍大尺寸螢幕的平板電腦,以較大的視野,提供一般人上網與娛樂的需求。此外,廠商也在新的智慧型產品發展藍圖中,開發更大尺寸的產品(例如電腦、甚至智慧電視),並提供人性化的操控方式,以期改變人們的數位生活…

更大尺寸、更人性化 為PC產業注入活水

優派 (ViewSonic) 全球行銷處經理賴彥中先生,講解 “大視野&人性化 顯示產業發展與觸控面板商機”。首先他認為當今圍繞在PC市場的消費者行為,在某種程度上都在影響廠商的產品開發方向,也樂見許多廠商或零組件製造商們,在開發跟以往不同的觸控相關零組件與解決方案,嘗試在PC市場注入新的活水。

他以“大視野”和“人性化”兩個主軸來做演說。在大視野部分,他認為開發中大尺寸的觸控方案,和開發小尺寸的行動產品,是不一樣的技術。而在人性化部分,他會以自家在PC顯示器與投影機等領域耕耘25年、以開發中大尺寸的顯示終端產品的經驗,來為客戶帶來更人性化的視覺使用體驗。

PC使用情境的轉變 影響終端產品的開發方向

賴彥中認為PC產業與使用情境一直在轉變。可以分成三大階段,對想要取得資訊的人來說,第一階段,是早期PC與網路設備普及時,主要以伺服端與終端機的架構,透過LAN(區域網路)的連線,來做個人生產力、辦公室自動化、技術導向的商業活動。第二階段,就是在網際網路與寬頻上網的普及後,電腦透過WAN(廣域網路)的方式來連線至網際網路或企業內部網路,來做e-commerce(電子商務)、虛擬世界的探索、與世界各地做資訊交流等活動。直到如今第三階段,我們處在無所不在的Broadband(寬頻)行動上網環境,電腦或行動等終端裝置透過無線方式連接至雲端服務,帶來新的商業模式、IT產業的大變革、社群的興起。

他舉例資訊發達國家可能這三階段都經歷過,但資訊相對落後的新興國家可能未經歷第一、二階段,當地人第一個上網裝置可能是智慧型手機。因此在第一或第二階段生產PC周邊的廠商們,在那些新興市場就得跳脫PC思維(透過鍵盤打字、滑鼠定位、輸入URL字串來上網),開發出不同使用情境(透過觸控,點選執行程式、或點選圖示來上網)的產品。

這三階段的變革,控制方式也跟著變化,早期PC是鍵盤/滑鼠為主,後來演進到手機/平板以觸控為主,近年來遊樂器則是走向體感控制。總之,消費性電子的下一步,將可能走向傳動感應器、自然UI控制、甚至穿戴式,因此賴彥中認為可從軟體/UI的改變或消費者使用情境的改變,去改變產品的設計。

硬體配置方式不同 脫離PC思維

由於PC使用情境的改變,使得許多計算機概論的早期概念,也必須跟著革新。像是“硬體配置”,PC的CPU是要越做越快,記憶體容量要越來越多。但在行動裝置掛帥的今天,CPU和記憶體的速度反而不見得是要最快,而是要考量節電與各種其他因素、與該裝置的整體最佳表現做平衡)。

在“輸入輸出裝置”部分,PC的輸入(鍵盤/滑鼠)與輸出裝置(螢幕/喇叭)都是分開的,但在行動裝置上,輸入裝置也可以是輸出裝置(觸控螢幕),甚至傳感器也可以偵測動作來控制並以震動方式回應。

至於“軟體與UI” 部分,以前是考慮軟體越寫越大,功能越來越強,需要很大的硬碟容量,但在行動裝置上就要改成容易下載,將畫面簡化,功能夠用就好等等。因此,綜合上述因素,在產品設計上,就要考慮更多面向。

不同場域 各有其適用的IT產品

當今智慧互聯的生活(使用體驗進化、客製化與社群化、無所不在的傳感與視覺介面、物聯網)下,包含了三種使用場域(與主要應用):1. 智慧家庭 (生活資訊、內容供應、消費娛樂等應用)、2. 智慧辦公室 (提供高效率且有效、即時管理、作業整合等功能)、3. 智慧公眾場所服務 (教育/政府、醫療單位、旅遊/購物等服務)。賴彥中表示,他們不只提供硬體也提供整體解決方案,以往許多零組件廠商比規格、拼價錢的廝殺戰,他們更重視消費者是在哪裡使用,並推出在該場地最適合使用的資訊產品,來回應客戶的需求。

由於將消費者行為也考慮進產品設計因素之一,該公司在CES 2013就推出Smart Display(智慧型觸控顯示器),這類產品內含Android OS同時亦可作為一般顯示器使用,就是考量當今消費者需要有對應的終端產品,讓他們可以更方便存取並使用Android OS的相關軟體與服務,而企業用戶可藉此搭配存取公司的資訊,或管理公司的電腦與手機等資產。

賴彥中以SoLoMo (Social, Local, Mobile; 社交化、在地化、移動化)三個概念,表示未來ICT產品的走向將往這個方向走。在Social部分,要能提供無間縫的連線能力,且易於與朋友或同事分享; 在Local部分,要能提供LBS(適地性服務),則需要與當地業者合作; 至於Mobile部分,則是指消費者開始大量使用行動裝置以便在何時何地都能取得資訊。這必須考量消費者有多少預算能力來購買你的產品,若產品設計的太高規格反而造成消費者困擾,需有特色才能吸引消費者來購買。

以觸控+顯示為中心的科技產品 將是未來主流

賴彥中說,當今的顯示器產品的趨勢,將會觸控功能給包進來,成為主流。也就是傳統只提供輸出功能(顯示)的螢幕,也會將輸入功能(觸控)包進來。甚至筆寫(Pen Writing)也是未來的發展主軸。

他舉例Intel在Ultrabook的設計規範中,便有把“觸控螢幕”納入系統規格中,並提供多種顯示相關的軟硬體技術。而微軟部分,除了推出以觸控為主的Surface RT/Pro平板電腦,在Windows 8和Office for iOS也持續提升觸控操作體驗。至於ViewSonic自家也推出多款桌上型觸控顯示器,除了在產品的機構上做了改善可適合在桌面上使用,亦可完全相容於Windows 8使用。

為了取得各式內容與服務,現今的使用者透過各種大、中、小型硬體裝置,經由行動或固接網路去執行各種App,而各App所提供的內容與服務依據負荷量可分成三種,有包含基本(文字、網頁、檔案分享)、中階(視訊會議、HD影片串流、ERP/CRM工具)、高階(遊戲、多人電話會議)。

至於ICT產業未來的發展,賴彥中認為將先從“內容供應商”出發,以提供消費者所需要的內容,再來是“硬體廠商”去改善產品,然後“電信業者”進而去發掘出價值與獲利,而“軟體廠商”則是去提升跨裝置之間的使用者體驗,再來“服務”部分,就是如何在雲端運算生態下適應新的消費模式。

該公司除了硬體販售模式,更進一步提供整體解決方案,也期望能夠串聯上述這些廠商的努力,將最好的產品(顯示器、手寫螢幕、投影機、數位看板、雲顯示方案、數位教育解決方案) 結合更好的人性化使用體驗,呈現在客戶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