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教堂」的蘭達
我實作物聯網平台IoTtalk,設計一個機制,很適合執行蘭達函式(λ-function)。對於「蘭達」,我一直情有獨鍾。
白宮百日報告中的半導體產業
美國白宮的國家安全及經濟兩個委員會,日前共同發表攸關美國未來競爭力的產業鏈報告,內容涵蓋了半導體、大容量電池、關鍵礦物及材料與生醫製藥這四大領域。半導體供應鏈是相當的複雜且國際化,據統計,要能做到最終產品給客戶,半導體IC就得在不同的國界上,走過七十回。
軟體吃掉硬體的自駕技術
隨著自駕技術的發展,許多的團隊把技術的眼光專注在可擴展性(scalability)上,希望將技術轉換為自駕產品時,能具有合理成本,如硬體穩定度高、價格可以被市場接受、在可見的時間內獲利,以及能以低人力或時間成本,轉移到不一樣的場域或國家。如為無人計程車(robotaxi)開發的自駕技術可以使用在個人自駕車,或是在舊金山通行的自駕能力,也可以無痛在台北使用。
打造城市級虛擬電廠 政府、民間需攜手強化能源韌性
面對氣候變遷,台灣大眾需要有更全面的防治思維及具體的手段。台灣過去兩個月先後面臨嚴峻旱情與疫情升溫等多重因素,屢屢刷新用電紀錄。由於台電過往採「負載追隨」的電力調度機制,即「需求端用多少度電,台電就發多少度電」的特性,使民眾的防治思維被框限在「既然用電量高,那就趕緊蓋更多電廠」的概念,但建置電廠真是唯一解方嗎?
後疫情時代的約會
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大家紛紛採用視訊方式交流。最大的好處是,開會中關掉攝影機,不見得要露臉。而後新冠疫情時代的約會,資通訊高科技更可扮演媒介角色,幫助男女傳情。
京都企業與隱形冠軍
京都歷史悠久,也塑造了京都人內心的自豪與自負,認為模仿別人是件羞恥的事,創新成為京都人的普世價值,甚至「抱持批判精神」為不少京都高校的校訓。這對於向來強調以和為貴日本大和民族,是相當的突出。京都同時也在長期皇室貴族的文化薰陶下,養成了精緻的匠藝精神,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清水燒及西陣織。在此時空環境的薰陶下,孕育了特有的京都企業。
疫情襲台 企業如何數位轉型?
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已被廣泛認為是2020年的黑天鵝事件,最終迫使許多公司和產業重新考慮如何轉變其營運模式,以實現更靈活,分散式的營運, 以及適應市場變化的靈活度。數位轉型是關鍵性的推動力。
自駕技術讓行車更安全?
根據WHO的研究,每年全球約有130萬人死於交通事故,這樣的數目高於每年因HIV/AIDS致死人數,或是等同於每30秒就有一人因車禍受難。肇事的原因可能因為機械問題,或是其他車輛的失誤。常見的是行車時沒有察覺路況(疲累、撿掉下的手機等)、預估失準、或是在關鍵時刻無法適時反應而造成意外。
汽車產業的半導體化效應
多年前赴日訪客戶,當地的子公司安排了一次會面,是跟汽車電子零件供應商的首次接觸。汽車也有專用的半導體零件通路?當時算是上了堂課。但是同行的日籍子公司社長也給了個caveat:即使現在開始認真的接觸,正式供貨起碼先是四、五年後的事了;一方面是日本客戶預熱期長,一方面汽車零件的驗證期也不短。
從打卡機到計算機
早期的計算器,如同算盤,都是在執行固定的數值運算 (Fixed Numerical Task)。而可編程序計算機(Programmable Computer)的觀念則是英國數學家巴畢基(Charles Babbage)所發明。巴畢基設計了分析引擎(Analytic Engine),利用數量大到可覆蓋整個足球場的齒輪及驅動器,來儲存1,000個50位數的十進制數字。整個機器由打孔卡片(Punched Card)控制,可自動執行加減乘除運算。不過這部機器並未真正被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