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半導體在量子計算時代可以做什麼?
IEDM 2019新增了量子計算的議程,這是繼去年Semicon Taiwan有單獨的量子計算獨立議程之後的產業界動量升級。量子計算議程出現在產業界年度盛會標誌著此領域已逐漸從基礎科學研究慢慢走向工程發展,而且產業化的考慮已進入視野。
後躉售時代將至 公民電廠帶來的城市經濟改造
顏哲淵/椽經閣
積體電路的故事
電晶體的發明最初目的是想大幅改善電話網路的效能,而其對電腦技術的影響更是驚人。
鐵電元件的快速進展:儲存級記憶體與記憶體中計算
去年底甫開完的國際電子元件會議 (2019 IEDM;International Electron Device Meeting)計有39個小組,除了第一小組是總會(plenary section)外,個別領域第一個小組是STT MRAM,STT MRAM已經是現在進行式了。另外還有幾個小組的標題特別吸引我,分別是神經型態晶片(neuromorphic chips)、量子計算、第一原理計算(ab initio calculation)開發新材料等。許多是才剛變成為半導體產業新焦點的,譬如量子計算現在也變成一個單獨的主題議程,去年的Semicon Taiwan也有量子計算的單獨新議程。這些新議程的出現指向產業界的研發新動向。
藍開斯特晚宴:並紀念辜成允學長
林一平/椽經閣
美國國防部也在用 「可解釋的智慧技術」是什麼?
現今諸多機器學習應用都呈現超越人類的效能,技術的突破在於我們可以訓練具龐大參數的機器學習模型;從傳統僅使用幾十個參數的方法(如SVM)提升到包含數千萬(或數十億)參數的深度學習網路,而且正逐步滲透各領域。
對手都在訂半導體國家戰略 我們怎能任其生滅?
我們先來看幾項數據。2019年台灣整體半導體產值超過新台幣2.6兆元,佔全球半導體產值的21%;而其所產生的附加價值佔我國GDP的8%以上。
電晶體的情與仇
2019年12月一則新聞報導,台積電5奈米製程測試良率超過8成,電晶體密度較7奈米提升84%,是相當令人振奮的高科技成果,這讓我回想起1990年我在貝爾通訊研究公司(Bellcore)看到第一個電晶體(transistor)的歷史照片。電晶體是電話公司為了改善電話網路而發明的,當年大概沒有人想到,這個發明改變了整個電腦及電信技術。早期的電話網路採用真空管(Vacuum Tube)來放大語音訊號,如此才能在電話網路進行長途傳輸,然而真空管耗電、生熱,且容易燒壞。因此貝爾實驗室於1945年開始研究替代方案,以半導體元件來取代真空管放大器。當中最重要的三位科學家是蕭克力(William Shockley) 、布萊頓(Walter Brattain) ,及巴丁(John Bardeen)。
新北市中心閒置戶外教室 搖身一變成AI智慧農場
走進板橋中華電信學院,步行繞到主建築綜合大樓後面,映入眼簾卻別有另一番天地。一袋又一袋的袋裝土壤整齊排列、綠油油的薑黃葉片閃閃發亮向上生長,呈現都市難得一見的田園景色。但圓弧狀的高架燈管、感測器、捕蟲罐等設施景觀,似乎又和印象中傳統耕種方式有點不同,多了點尖端科技感。
淺談新能源市場現況(下):從公民電廠2.0 思考智慧電網新趨勢
在上兩篇文章中提到,面對「持續成長的電力需求量與尖離峰差」與「能源比重移轉至高波動性的再生能源」,這兩大趨勢將大幅提升現行電網穩定營運調度的難度。過去僅依靠備載容量,移轉集中式電網風險的作法不再可行。因此近年來智慧電網、新公民電廠等概念,從美中日德等能源大國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