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六哥新興市場戰略(1):東協南亞時機已到,怎可錯過?
根據DIGITIMES彙整的台灣上市櫃電子公司資料顯示,2022年949家電子公司總營收9,530億美元,其中生產手機、NB這類量產製造的公司總營收大約5,000億美元。而包括鴻海、和碩、廣達、緯創、仁寶與英業達六家電子製造大廠,貢獻了大約4,000億美元的營收。光是這六家製造廠每年採購的零件就高達3,000億美元,如果這六家大廠同時停工,衝擊不會小於晶圓代工廠,我們很難想像NB、手機無法準時供應的後果,當美國政府說要「重新有意義的掌握供應鏈」時,以這六家大廠為首的台灣電子業供應體系怎可無動於衷?「量產製造能力」幾乎是台灣電子六哥與生俱來的DNA,全球前30大EMS製造廠的總產值,台商也貢獻了72%,我們可以理解,台商在G2大戰的大格局下,成為各方爭取的焦點。而電子六哥可進可退的市場戰略更是動見觀瞻,只是這些台灣廠商應該如何回應各國的期待,又如何「戰略清晰,戰術模糊」先創造有利條件,再建構雙贏的產業布局,也成為這些廠商在整體戰略上的關鍵思維。我們試著以電子六哥的需要,越俎代庖想像台商頂級大廠如何布局東協、南亞,也提供給所有台灣的電子廠商參考。過去這些量產大廠都以承接蘋果(Apple)、惠普(HP)、戴爾(Dell)這些國際大廠的訂單為主,但經濟規模的背後就是低毛利。2022年淨利率的前三名依序是鴻海、廣達、緯創,但也都在2.5%以下,仁寶甚至不到1%。顯示電子製造大廠雖然不可或缺,但也受制於原廠的技術規格,很難進行創新的研發,也很難在軟硬整合、在地服務上扮演關鍵性的角色。但這個情勢正在改變,基於在地價值、新興市場、國家安全等理由,很多新興國家開始思考更具獨立性的產業布局。他們想要自己的半導體產業,對於隱藏於後的電子產品組裝需求等,都有不同於歐美品牌大廠的考慮。東協與南亞是流著奶與蜜的豐腴大地,在15~24歲之間的年輕人口,中國有2.1億人,但印度卻有3.8億人,其餘年輕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有很多在東協、南亞地區。孟加拉、印尼、巴基斯坦、菲律賓,排名第20名的越南也超過2,000萬人。連同東非這個潛在市場,面向印度洋的總人口超過22億人,在手機與NB生產基地的轉移上是首選,而在電源管理、綠能、電動車與車聯網的應用上,將會以新興市場的面貌出現。更遙遠的元宇宙、人工智慧驅動新商機的會是在地的應用,可以理解區域型生產基地的背後,除了「去全球化」的議題之外,還隱藏著龐大的應用商機。當股神巴菲特因為地緣政治的關係,出售對台積電的持股時,我們應無動於衷還是試著告訴資本市場,這個世界需要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