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如何進入大陸智能化工廠商機 智慧應用 影音
DForum0522
Event

台商如何進入大陸智能化工廠商機

  • DIGITIMES企劃

中國家電集團智能工廠全流程諮詢顧問主導產業顧問有限公司中國區合夥人黎家儼博士。
中國家電集團智能工廠全流程諮詢顧問主導產業顧問有限公司中國區合夥人黎家儼博士。

中國家電集團智能工廠全流程諮詢顧問暨主導產業顧問(Leading Consulting)有限公司中國區合夥人黎家儼博士,首先說明他自己對智能工廠的定義,就是「以信息化引領自動化,以自動化倒逼模塊化」,指出工業4.0的工廠,最重要的就是「信息化」,他以自身顧問的經驗來看,一個智能化工廠無法成功的最大原因,就是信息化沒有整合。他也說明,智能化工廠其實就是邁向以「人」來運作的工廠。

在實際案例中,他說該業主在選擇國際級顧問公司時,挑了兩家德國公司與一家台灣公司,在合作的過程中,最後由我們台灣公司勝出。因為當初競爭對手中,有一家提出的智能化工廠理論,是自動化+精益製造,黎家儼認為這是錯的,因為將自動化和精益製造一股腦兒導入工廠,到最後會因為彈性不夠而導致失敗。

智能化工廠裡面有個很重要的地方,就是「智能調控」,必須配合淡旺季、季節性來調配工廠的營運節拍,以調整人力配置,這樣方能符合業主最大的經濟效益。

智能工廠定義多  各國皆有其願景

黎家儼先說明各國針對智能工廠的定義、願景,以及大陸商機。首先智能工廠最重要的部份,就是信息從供應商、製造商一直到客戶端,都是全流程的。例如MES中有個最重要功能,就是要跟集團的ERP連線。

同樣的,工廠的信息也應跟上游供應商與下游客戶端都做連線,以上是美國對智能工廠的定義。事實上,工業4.0的定義範圍更廣,其中有個TLM的概念,將產品從設計階段到報廢回收階段(產品的生老病死)都要考量到。其中的關鍵技術,包含:1. 製造景點感測;2. 製造信息的協同交換;3. 模擬。

而歐盟的定義則是除了品質外,更傾向把精益製造加進來,這是因為他們看到大陸在能源使用上的效率較差,是工業化國家的一半,有太多的浪費,這也造就許多商機。

至於大陸對智能工廠的發展背景,在其十二五計畫中,工信部提出的模型是他認為最完整的,且按部就班來進行。包含提倡兩化融合(協同製造、智能製造)、建設製造業智能工廠、加速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整合重點信息化。

整體來說就是以信息化作為推動經濟和社會變革的主要力量,成為國家競爭力的戰略重點和制高點。其目的就是全面性的提升工廠效率,減少人工、降低工資成本、縮短交貨期、提升質量,以增加工廠的整體競爭力。

台灣廠商優勢多  唯獨缺乏整合力

黎家儼談到很多人去德國考察其工業4.0的精隨,但拆開其架構分析之後,發現其運用到的技術,其實台灣都有,台灣在RFID方面甚至比德國先進,但台灣缺乏的,就是「整合」。因為智能化工廠是全流程的推展,從產品的工業設計階段就開始包含進來。

今天大陸的跳躍式發展,要從工業2.0的時代直接跳級到4.0,是有可能發生的,以大陸在發展通信產業為例,當時連銅線都沒有,結果直接鋪設光纖,使得當今大陸是光纖覆蓋度最高的國家。

今天大陸工廠要跳級,需要大量的外來資源。台灣廠商要如何進入這塊商機,就要從大陸在現在缺乏經驗時進入。由於大陸的業主需要你從理論、目標、工具、方案、驗證方法等,來提出一套清楚且完整的智能工廠解決辦法。台灣這塊相對較弱,尤其在理論部份。

因為智能工廠是全流程的導入,因此商機是全面的。在尋求推廣方向的同時,大陸要求是「可複製」的經驗。台灣的技術與經驗都很強,但在競爭力上卻會輸給大陸,主要是因為台灣沒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反觀大陸在這部份,其政府的支持已超過我們想像。

無人工廠密度最高是在台灣(台積電),可見台灣在智能工廠的技術是世界領先的,以製造代工起家的台灣,在精益製造與無線通訊部份也屬強項。可惜在大陸需要全面性(非局部性)的改變、爆發性成長,需要許多顧問公司與專家們來輔導時(尤其大陸業主傾向將交給一家供應商來全包,需要Turnkey方案),台灣卻鮮少廠商進入這塊領域,讓龐大商機被大陸本土顧問公司整碗捧走。

總之,工業4.0的主要論點可以從3個角度來實現,即:智能產品,智能設備與智能操作者。

台灣要做大陸生意,必須了解大陸業主集團的需求。除製造產品外,大家必須互相合作,將智能工廠與信息化實施關聯圖繪製出來,包括檢測管理規劃、物料配送、仿真驗證等,都勾勒出長遠的發展藍圖,同時將ROI(投資報酬率)、KPI(關鍵績效指標)等考量進去,再運用本身在ICT產業的強項,規劃完整的Turnkey解決方案,以進軍大陸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