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新一輪挑戰才剛開始
由於台韓是貿易競爭對手,韓元兌換美元的匯率,也影響到兩國的交易行為與競爭關係,每隔一段時間我總會更新一下韓元與美元的匯率,試圖理解大趨勢,而韓元走勢又與南韓貿易收支息息相關,這幾個數字之間的關連性,值得關心台韓貿易關係的讀者稍加留意。2008~2009年春,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之際,韓元兌換美元的匯率一度跌到1,545韓元兌換1美元的低谷,但匯率回穩之後,到2022年中以前,韓幣兌換美元的匯率大致維持平穩。但到了2022年9月,卻再度出現暴跌,至今也在1,336韓元兌換1美元的低谷盤旋,關鍵就在於全球景氣低迷,記憶體出口報價欠佳,貿易逆差居高不下所致。南韓目前外債6,654億美元,為了調控可能高達3分之1的短期外債,順利支付一年內必須償還本金與利息的短期外債,韓幣貶值以爭取更好的國際競爭力,就是南韓過去常做的事。但現在的問題不是南韓企業本身沒有競爭力,而是國際市場需求不振,原本預期下半年初可以回穩的需求,包括電動車在內,Tesla、福特(Ford)都出現獲利欠佳的消息,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能有多大的期待呢?由於貿易逆差不斷擴大,南韓外債總額也不斷積累,連帶引起韓元貶值,且外債佔GDP的比重,在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之後,再度出現新的格局。根據CEIC資料,南韓外債佔GDP比重,一度從2011年的32%,跌到2016與2017年的25%,但從2019年疫情出現之後,南韓外債佔GDP比重就從28.5%,一路攀升到2020年以後的33.5%、34.9%與2022年底將近40%的新高點。談永續經營,ESG的內容不是只有環保、社會互動,在公司與國家治理上,不容許有致命的風險,而韓元的匯率與外債的GDP對比,都是非常嚴重的警訊,由於過去曾有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痛苦經驗,相信南韓朝野一定謹慎以對。如果南韓再度出現金融危機,台灣人會幸災樂禍,還是感同身受呢?過去兩國的產業結構重疊,台灣人會樂於見到南韓「稍事休息」,但在2000年以後,南韓顯著朝向技術密集、品牌價值、市場定價上找到特殊的定位。台韓產業結構已經大不相同,特別是在中國崛起之後,有高度競爭的其實只剩下台積電與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高階製程之爭。我已經講過很多次,三星是台灣重要客戶,拿到大單的台商應該開始籌組「星空聯盟」,想辦法投南韓所好,取得更顯著的競爭優勢。